2011年1月31日

嘲諷"串"文化及畸形人格(轉載)

話說在某個貼子見到這個例子:

甲近來看存在主義的書時, 他同學問他睇咩書, 他給她看書名!之後, 她就走了!
一陣間, 他聽到有人說: xxx扮高深, 連自己也未攪好, 學人睇哲學, 收X!

這個例子當然不能說明什麼, 但聯想生活中很多現實經驗, 或雜誌/報紙所講的, 發覺嘲諷文化在香港的確很普遍.無論是非, 人總喜歡找一些機會來挖苦他人(不是親朋好友之間那種的'玩玩下'), 從挖苦嘲弄中得到一些滿足感這種嘲諷文化與獨特的搞分化搞是非的小圈子文化不遑多讓, 人與人之間有無數的猜忌, 懷疑, 似乎人人得了疑心病似的不知這種意識形態及人格是怎樣的? 為何人總喜歡嘲諷他人, 用本地話, 叫''串''他人, 香港有很獨特的''串''的文化.串, 不是串魚蛋, 而是對人格的串刺, 我發覺香港人很喜歡做此等事. 去學校有學校的串, 辦公室有辦公室的串, 是所謂政治辦公室好笑的事, 很多串都不是有理性而串的, 甚至是沖著理性而串. 上面的例子原因可能千百個, 但背後動機不難推測, 因那是普遍文化報紙還少, 但凡雜誌都有這種討厭的文化, 雜誌的內容攝造當然有其目的性, 那就是去引起觀眾產生一種幸災樂禍的滿足感雜誌捕捉了觀眾好奇心理, 縱使觀眾十分了解雜誌的既定風格與內容, 但觀眾還是脫離不了意識底裡那種骨子裡的變態心理在說過一番''唉, 來來去去都係果d野ga啦''之後, 卻偷偷地滋味地翻開來睇, 過程中附和雜誌當初的目的, 嘲諷偷笑起來...

雜誌就是在不斷培養年青人的人格, 價值觀, 意識形態, 大呼人有知情權, 什麼私隱都要揭曉一番, ''好野''為何不公諸共好? 故雜誌總是在培養塑造嘲諷文化, 年青人喜學起社會媒體''教育''他們的價值觀來評價事物, 所以話香港的教育真的很''好''電視在播''金枝玉孳'', 嘗試刻骨地反映了官延政治的黑暗, 但這種媒體帶來的效果往往是負面多於娛樂的若是總播一些太世盛世的劇集, 可能會被人說成是粉飾太平. 所以, 讓人知道現實多麼的黑暗才是正道.因為這好讓年輕人學得''一招半式'', 要懂得串人, 否則就會被人串, 為了自身利益, 為了生存, 就一定要懂得適時嘲諷.嘲諷, 是一個較general的字眼, ''串''的文化, 更顯本地獨特風格, 嘲諷有分理性或非理性, 但''串''卻多數是非理性的串, 對香港人來講, 更徹底地說, 是一種心理傾向, 非串不可, 是一種玩樂.

說回嘲諷, 上面的例子, 若是被外國人看到, 一定會感到很吃驚, 壓根兒摸不著頭腦, 因為他的國家沒有這種低鄙文化,該老外一定狂問自己, why why why, why it is so??? what have he done wrongly?? what's wrong with my reading a nice book? 背後, 佢心底裡可能係度swearing a curse on this fucking inferior culture....I can't figure out a clue about this kind of nonsense probably those people are mentally retarded or psychologically twisted, or psychically aberrant(畸形, 變態) 大家想問的, 是當事者得到這種negative feedback的原因, 見到這種原因, 就看到一個地方的文化與人文質素香港的人文質素當然不低, 比起鄰近的內地在某方面要好多, 但內地人在某方面亦起香港好多直覺話給我知, 內地人或外國人, 在見到他人看一本高深的書時, 他可能會有兩種反應:

1. 自己不懂, 但有興趣, 他閱讀者請教(或不恥下問地);

2. 自己懂, 分享之, 然後話題多多, 不絕地討論起來斷估, 會發生毫沒理由的嘲諷挖苦或串的機會, 會很少很少......除非那人是不幸沾染了嘲諷文化或邪道厚黑學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其實嘲諷、"串"文化及畸形人格已不是最可惡,"香港人的文化經已低劣到出言毀謗,胡亂地向人作出人格,修養甚至精神上的誣蔑!最近我就在某宗教團體下遇上這些麻煩